
2022年剩下快半年了,今年的你快樂嗎?覺得幸福嗎?一年365天當中有多少天你是全然的喜悅狀態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著你的「幸福分數」呢?
根據聯合國2022年的《全球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針對全球149個國家進行民調、取2019年~2021年的綜合排名,台灣繼續保持東亞第一幸福國家的位置,整體排名第26名,勝過日本第54名,也勝過其他亞洲三小龍,包含新加坡第27名、韓國第59名、香港第81名,以及四小虎,如菲律賓第60名、泰國第61名、馬來西亞第70名,及印尼第87名。
而依據2019至2022年的3年總和評分,排名前8名都是歐洲國家,其中冠軍國芬蘭連續5年蟬聯全球最幸福國家 !

今年也是首度納入「基因」、「人工智慧」與「新冠疫情」等相關變項,以及「心靈平衡與和諧程度」的調查。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醫心學會)李玉嬋理事長解析 : 「聯合國歷年的世界幸福報告,發現台灣除了健康長壽、社會信任支持安全、政府貪腐程度中低度之外,尤其以生活上很能自由選擇是最奢侈的幸福,可以自由評論、選舉投票、無禁書禁播、友善又熱情互助,成就出最美的風景是『幸福台灣人』。」
文章目錄快速索引
從《世界幸福報告》可以看見的三件事
- 台灣繼續保持東亞第一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19年~2021年的綜合排名也是東亞第一。
- 幸福的來源,跟GDP、生活費用等外在評斷較無關聯,而更重視個人在現有外在環境下,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評價。
- 在生活的平衡上,台灣排第14名;生活的平和上更高居第3名,凸顯台灣人的內在幸福感比外來的幸福感更強。
前30名依序為 :
2019-2021 總排名 | 國家 | 總得分 |
1 | 芬蘭 | 7.821 |
2 | 丹麥 | 7.636 |
3 | 冰島 | 7.557 |
4 | 瑞士 | 7.512 |
5 | 荷蘭 | 7.415 |
6 | 挪威 | 7.404 |
7 | 瑞典 | 7.384 |
8 | 盧森堡 | 7.365 |
9 | 紐西蘭 | 7.364 |
10 | 奧地利 | 7.200 |
11 | 澳大利亞 | 7.163 |
12 | 以色列 | 7.162 |
13 | 德國 | 7.041 |
14 | 加拿大 | 7.034 |
15 | 愛爾蘭 | 7.025 |
16 | 哥斯達黎加 | 6.977 |
17 | 英國 | 6.943 |
18 | 捷克共和國 | 6.920 |
19 | 美國 | 6.805 |
20 | 比利時 | 6.687 |
21 | 法國 | 6.647 |
22 | 巴林 | 6.630 |
23 | 馬耳他 | 6.582 |
24 | 臺灣 | 6.576 |
25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6.523 |
26 | 沙烏地阿拉伯 | 6.512 |
27 | 西班牙 | 6.480 |
28 | 意大利 | 6.477 |
29 | 斯洛維尼亞 | 6.476 |
30 | 瓜地馬拉 | 6.474 |
這份年度報告由聯合國資助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DSN)發表。然而臺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因此報告排名列表在臺灣後面加註「中國的一省」(Province of China)。
至於「幸福感」也是會隨著人民的生活而浮動,根據報導指出,10年間幸福感增加最多的國家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幸福感下降最多的則是黎巴嫩、委內瑞拉及阿富汗。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多數國家壓力、憂慮與悲傷平均呈現長期緩慢上升趨勢,而「生活享受」則略有長期下降趨勢。
此排名依據並非著重在收入或預期壽命等因素,而是基於人們如何以總分10分來評價自己的幸福感。問題包括 :
- 一整天時常微笑嗎 ?
- 昨天學到什麼或做了有趣的事嗎 ?
- 一整天都受到尊重嗎 ?
等依據個人感覺、不可量化的問題。
「令人驚訝的一點是,儘管疫情持續延燒,全球對生活整體滿意度反而沒有太大的起伏。」
負責撰寫報告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赫利維爾(John Helliwell),在報告發表工作坊上說,「這顯示人們很有韌性。」
他們也發現,假如人們信任身邊的人會願意伸出援手,以及對國家運作的機制有信心,通常控制疫情手段會比較成功,人民幸福感也比較高。
他還舉英國勞氏基金會民調發現,「知道錢包如果被陌生人撿到,會送回到你手上」,這點對幸福感的加分,遠勝於加薪。
為了更完整解讀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天下雜誌》越洋專訪赫利維爾,談談我們該如何衡量幸福?為什麼財富不一定帶來幸福?以及為何台灣愈追求排名,愈不快樂?
以下為專訪其中的兩個問題 :
信任,是幸福的關鍵
- 問:世界幸福報告指出,個人對國家機構的信任,以及相信他人會在他需要時伸出援手,跟幸福程度有很大關聯。這是為什麼呢?
- 答:因為人類是社會的動物。我們重視跟他人互動、幫助他人的機會。如果一個人認為錢包如果掉了不會被找到,表示大家對他人缺乏信任以及善意。因此「信任」這一點,比暴力犯罪跟幸福程度的關聯還要大。
- 問:台灣歷年的幸福指數調查,發現人們對環境的滿意度是最低的,包括空氣和水質。然而台灣地狹人稠,缺乏天然資源,我們該怎麼面對這問題?
- 答:大家都希望環境更好。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經濟成長,卻忘了所處的環境是否能承受。問題並不在嚴刑峻法,而是要讓人們發自內心關心環境,把環境和自己的幸福視為一體,而非掠奪有限的資源。看待環境的心態改變,是最關鍵的。環境並不是身外之物,而是我們的一部份,要共榮才能成長。
幸福,別跟其他人比較
- 問:你怎麼看人們與他人、他國比較,所產生的落差感?
- 答:韓國因為職場與學業壓力大,人與人激烈競爭,會降低信任和合作,人們只想到自己,沒有想到其他人跟社會,把人生當成零和遊戲。但不該是如此。
做這樣的全球幸福評比,其實一開始就讓我很不安。我發現每個國家都不斷跟他人比較,想找出落後的原因。
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看到其他人有多不幸,然後覺得自己幸福,而是應該跟自己比,讓大家都更幸福。
如果還想看更多專訪赫利維爾的問與答,包括 : 互助,讓彼此更快樂 ? 我們該如何衡量幸福?為什麼財富不一定帶來幸福?以及為何台灣愈追求排名,愈不快樂?歡迎點擊以下延伸閱讀 :
延伸閱讀 : 東亞最幸福國家是台灣?專訪聯合國專家 解析排名背後的終極祕密

而芬蘭之所以能夠連續5年蟬聯全球最幸福國家必定有其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
芬蘭有句話流行很久 : 「在芬蘭出生就像贏得大獎」。但為什麼在這一年6個月冬天又缺乏日照的國家,會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呢?
除了所得有保障、低犯罪率、全民健保、壯麗的風景、財富差異相對較小、政府的低貪腐之外,運作良好的民主制度也是芬蘭人的幸福關鍵,當然還有不可缺少的高度自由和治安。
研究人員表示,芬蘭在「互相信任」的指標中,始終名列前茅,同時也說明在疫情期間能發揮很大的作用,評選為最快樂的國家「並不意外」。
丹麥的幸福研究所執行長說得更貼切,他說「更準確地說,芬蘭人是世界上最不可能不快樂的人,因為他們總是減少導致不幸的原因。」因此,芬蘭人能將財富轉化為福祉。
住在臺灣的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5個芬蘭人的幸福撇步中,找到每天幸福的良方:
1.洗桑拿浴
法新社報導,芬蘭約有550萬人口,估計約有300萬間桑拿房,桑拿浴是芬蘭的傳統習俗,可以追溯至幾百年前。
對芬蘭人來說,常常獨自一人或與他人一起在桑拿房中靜靜冥想,是非常神聖的例行活動,固定上教堂反而很少見。
芬蘭人愛在熱氣騰騰的桑拿房裡放鬆,而這個桑拿文化在2020年12月正式納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單中。
甚至,芬蘭領導人也常常邀請各國領導人和外國貴賓邊享受桑拿浴,邊商談政治要事。5冷戰時期的芬蘭總統吉科寧還利用「桑拿外交」奠定與鄰國蘇聯之間關係的基石。
桑拿浴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出浴後體溫上升,還可促進多巴胺和血清素分泌,有助於助紓解壓力,產生幸福感。
2.當個文青
芬蘭人重視文化和藝術,而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想觀賞世界級的展覽物再也不必出國啦~(歡呼),只要登入Google藝術與文化(Google Arts & Culture)平台,宅在家就能探索世界頂級博物館。
3.享受咖啡時光
芬蘭人每年每人消耗22磅咖啡豆,我們不妨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一點時間喝咖啡、配甜點,體會芬蘭人的幸福感。
4.沈浸於大自然
科學家已經證實(好像也不需要證實XD),大自然可以消解憤怒、恐懼和壓力,讓你更平靜、更放鬆,而且更快樂。台灣山林之美不輸芬蘭,而且一年四季都適合親近。
5.讀一本好書
芬蘭人是圖書館愛好者,雖然人口數只有550萬,但每年的借書量卻多達6,800萬本,讀一本好書或許可以增加一點幸福感。
關於快樂的誤解
有此一說:人類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無論你是想賺錢、想學習、想捐款幫助別人,都是因為做了會感到開心、喜悅,對吧 ?
也有很多人都認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樂。
這的確不假,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追求快樂並不是人性的全部,因為我們的行為和選擇背後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動機,那就是「避免痛苦」。
根據《斜槓青年實踐版: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的作者Susan Kuang表示:
「對於大腦來說,避免痛苦要比追求快樂更重要,也就是說,相較於追求快樂,我們願意付出更多努力去避免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把注意力聚焦在那些讓我們痛苦和焦慮的人和事上,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目標和結果上。」
舉個例子 :
小孩通常都不喜歡做作業,但是他們為什麼最後還是會去做呢?很簡單,因為不做就會被家長和老師責罵,那對於他們來說是更大的痛苦。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終其一生都繼續做他們不快樂的工作的原因,因為比起去創業、去加盟、去網路發展、去面對那種未知的痛苦,他們寧願選擇有固定薪水的「安穩的快樂」。
而另一些人寧願選擇在真正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發展,也不願在不快樂的工作上度過一生。
當然以上兩者沒有真正的對或錯,絕無冒犯之意,只要你快樂就好!
為什麼人會不快樂 ?
不曉得各位讀者是否有發覺為什麼我們越長大,卻越不快樂呢?
甚至只能在某些特殊的時刻,讓別人祝福我們「快樂」呢?
但是,這種快樂也只能持續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裡,那麼……
究竟該如何快樂呢 ?
導致不快樂的因素也不會
人人都想要快樂,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做到快樂的第一步 : 發問 !
發問,是走向覺悟的第一步。(ps : 許多人會把覺悟、冥想誤解為宗教儀式,但其實他們可以是獨立的,且既不神奇、也不玄妙。)
無論是「覺醒」、「覺悟」、「開悟」或任何描述這種狀態的字眼,是指一個人回到了他原本所在的地方,回想起了他原本所是的狀態,並且發現,原來他從未離開過那個永恆的寧靜、喜悅、安全之所。
孔子曾經發問:有沒有讓禮崩樂壞的家國天下的人們幸福安康的妙法 ?
他為此潛心學習,遍訪明師,得其正法之後,在列國之中奔走號呼,搖旗吶喊,用其畢生時間,傳播見性仁愛禮儀之思想。
佛陀曾經發問:世間有沒有不苦的方法 ? 他為此而上下求索,最終悟得快樂的真諦,並用其畢生的時間,廣弘覺悟快樂的法門。
從聖人的蹤跡上可以發現,他們發問了!
人生在世,會有很多的問題,但只有極少數的人問到核心問題。大都是問了一些「財情名食睡」的問題,但即便是解決了這些問題,又如何?這還都只是表面的、暫時的。
他們沒有擁有什麼物質,只是在心裡裝下了眾生的苦與樂、放下了自我的貪求和享受,也就是說:
快樂,不是為己求,而是為眾生做。人為什麼不快樂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為己謀私。
自私自利之心,所生皆是痛苦。要想去掉痛苦,就要去掉私心。其實說穿了就是這樣~
而真正在去除私心的這個過程中,可不是這麼一兩句話的那麼簡單,甚至有些人過了一輩子也沒有修到,所以一起加油吧 !
另外,印度聖哲/思想家/瑜珈士/密術士——「薩古魯」常常在他的Youtube頻道中多次提到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因為事情不是你按照你所想的發生。
舉例 : 有兩位先生,他們的小孩同時出生了,A爸爸高興極了,B爸爸卻後悔莫及……
只因為小孩出生在A爸爸有能力負擔的年紀,卻出生在B爸爸還在當學生之時。
這簡單的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同一件事情(小孩出生),只因為它是你當下想要發生的,你就快樂;它是你當下不想要的,你就不快樂,僅此而已。
快樂等於幸福嗎 ?

「幸福就是一定程度的喜悅快樂」
目前哲學家蒐集到兩個關於幸福的線索:
- 幸福是我們所追求的重要價值。
- 幸福的來源可以因人而異。
對於「幸福是什麼?」的好答案通常會相容於這兩個線索,並以此加深我們對於幸福的理解。
幸福的快樂論
我們可以在概念上量化快樂、愉悅與痛苦的程度來說明一些比較複雜的體驗。
例如,我們可以想像按摩帶來的愉悅值是+5,痛苦值是-2,最終愉悅與痛苦的加總值即是+3,這意味著按摩所帶來的快樂程度就是+3。雖然按摩會痛,但總體而言是好的。
上述將幸福等同於愉悅與痛苦之加總的主張,稱為幸福的快樂論。
提昇幸福就是提昇快樂,降低幸福就是降低快樂。
快樂論會如此解釋幸福的來源:
快樂論的另一結果是這個:所有不會影響主體經驗的事物,同樣也不會影響主體的幸福程度。如果一個事物無法影響我的經驗,它就無法影響我的愉悅或痛苦。換言之,快樂論蘊含經驗要求 :
經驗要求:要影響主體的幸福程度,必須影響主體的經驗。
看起來「經驗要求」蠻有道理的對吧 ? 但是……
想像一下,你今天去一家蛋糕店排隊買蛋糕,結果蛋糕賣完了。
因為你沒有經驗到蛋糕的美味,它沒有讓你變得更幸福。
換言之,蛋糕需要透過你的經驗來影響你的幸福程度。當我們說美味的蛋糕能帶給人們幸福,其實是在說,看著蛋糕或是吃下蛋糕等相關的經驗,會使我們變得幸福。
或許有些人會說,你可能因為看到其他人在吃蛋糕,頓時覺得自己變得更幸福了。
或者說,你可能因為想到最後一塊蛋糕被別人拿走了,而覺得自己變得比較不幸福。即便蛋糕沒有被你吃到,也不表示它無法影響你的幸福程度。
但是這些說法反而支持了經驗要求。看到別人在吃蛋糕、想到最後一塊蛋糕被別人拿走時,你的經驗確實因為這些與蛋糕有關的因素而改變了。
這些案例反而表明:就算你沒吃蛋糕,蛋糕依然需要透過你的經驗,才有機會影響你的幸福程度。
對快樂論的反駁:經驗機器
不過其實在哲學上快樂論受到強烈抨擊。最著名的反駁之一,是由諾齊克(Robert Nozick)提出的「經驗機器」(experience machine)思想實驗:
假設有一台機器能夠透過刺激你的大腦,來給你任何你想要的經驗,譬如說:看電影、交朋友或是寫小說的經驗。並且在機器裡面你會以為自己的經歷都是真實發生的。如果你擔心膩味,還可以定期更改你想經驗的歷程。此外,你也不需擔心機器外的其他人會不會過得很糟,想像其他人也有機會進入這樣的機器。在這些前提下,你是否要進入這台機器,在機器中度過一輩子?
首先,經驗機器會給予我們極大程度的快樂,因為這台機器能夠提供你想要的各種經驗。再者,在決定是否進入這台機器時,不需要考慮道德問題,因為其他人也可以進入這台機器過上快樂的生活,不需要由你來照顧。
單純擁有美好的經驗,就是我們想要的美好人生嗎?
排除了道德因素後,我們就可以期待,如果我們會進入這台機器,那麼這顯示快樂論還蠻有道理的,一個快樂的人生就是我們認為的幸福人生;而如果不會,那麼快樂論就會面臨挑戰:為什麼一個極度快樂的人生會是人們不想要的?
諾齊克:人不會想要進去經驗機器。
你或許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但經驗機器的發想者諾齊克預測,人們的直覺會是傾向留在現實世界。
他認為一般人想要留在現實世界的考量,是因為進入機器的人生缺少了幸福所需的某些要素,所以人們認為進入機器不是更好的選擇。
諾齊克提出了三個留在現實世界的理由:
1.我們想要事物本身,而不只是想要擁有這些事物的體驗。
想像你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在機器裡面體驗到了爬玉山的感覺,而現實中你還是沒有去過玉山,這應該會讓人覺得有一點缺憾,似乎我們的願望只達成了一半。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當你想要爬玉山時,你不會只想要彷彿身歷其境的體驗,還會想要自己真的爬上玉山。
2.我們想要成為特定的人,要是進入機器中,我們的經驗是由機器決定的,自然也無從回答我們是怎麼樣的人。
想像你進入了機器後,你的經驗會由機器決定,這意味著當你今天想要成為一個紳士時,機器會直接灌輸給你成為紳士的各種體驗。
雖然這讓你體驗了有禮貌與風度的人所經歷的各種事情,但是在這整個過程中,你並沒有真的改變自己的性格。
所以,這台機器不能真的讓你變成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只能讓你體驗成為某種人的感覺。
3.我們想要跟真實世界互動,經驗機器斬斷了我們與現實的連結。
一旦你進入機器裡面,你就像是永遠進入VR一樣,不會再跟外在世界有什麼互動了。正如我們先前所探討過的,這台機器無法讓你跟外面的人,或者是其他進入機器的人產生真實的互動。而這點似乎令人難以接受。
雖然機器能夠為我們帶來極大程度的正面感受,但因為一個在機器中度過的人生,缺乏人們所重視的真實要素,因此稱不上幸福人生。這也是為什麼諾齊克主張我們會傾向留在現實世界。
經驗機器V.S.快樂論
假如你認為「幸福就是主觀感受」,這代表你是一個幸福的快樂論者。快樂論者主張幸福的人生就是充滿許多愉悅,同時沒有什麼痛苦的人生。
然而,如果諾齊克對於經驗機器的解釋是對的,那顯然快樂論就是錯的:單單擁有快樂的主觀體驗,不見得稱得上是幸福。
如果你覺得諾齊克的說法很有道理,那顯然你不會是個快樂論者。
然而,假若你是「幸福就是主觀感受的」鐵粉支持者,那麼你也許可以想想這個思想實驗會有什麼不可排除的偏誤,或者怎麼樣修改快樂論,才能迴避「經驗機器式」的攻擊。
立馬見效的緩解壓力方法
人類所有的不快樂都指向一個原因:不懂得讓自己靜下心來。
──法國數學和哲學家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
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早在350多年前就說過,人類所有的不快樂,其實都只指向一個原因:不懂得讓自己靜下心來。

身旁的人之中,有許多人表現得像勁量電池一樣隨時充滿活力~~~可惜的是,電量不可能永遠都滿格,但通常都要等到心理或生理出了毛病時,我們才會發覺到這件事。
另外,停不下來的忙碌感覺,也經常讓我們無法從汲汲營營的生活回歸到自在的狀態。
但這絕對不是要你乖乖待在家裡,你可以選擇去森林裡、去海邊、在火車上或是公園的長椅等,這些都是可以讓自己放空的好地方。
至於「技巧」更是容易,只要花幾分鐘,徹底做到以下這些事:
- 切掉電話、手機。
- 不說話,儘量停止內心裡的喃喃自語。
- 不看電視、關上電腦。
- 停止閱讀─包括手機裡的簡訊也一併禁止查看。
- 不聽音樂。
- 放輕鬆,讓身體休息,閉上眼睛。
好好享受什麼都不做的時刻吧~
關於壓力的定義很多,像是壓力可以解釋成「受到外界特定的刺激,所引發的生理及心理反應,也就是所謂『造成壓力』的因素」,或是「讓生物具備解決特定需求的能力」。同時還伴隨著刺激、反應、交互作用、矛盾等概念。
當你知道自己非常緊張、壓力大的時候,這時需要做的僅僅是:
幾次緩慢的深呼吸,閉上眼睛,專注在呼吸上,讓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能夠平衡。
如何呼吸呢 ? 建議可以「吸1 : 吐2」的比例開始練習,例如 : 吸氣3秒接著吐氣6秒,再慢慢延長秒數。
如此操作下來,你會感受到有兩點不同 :
- 你的呼吸會變慢。
- 你的呼吸會變深。
長久下來,你的覺察力會變得更好,下次一有情緒時,你會更快知道自己正在陷入什麼樣的情緒,也能更快脫離情緒。
如何舒緩壓力呢?
做瑜伽、活動身體、放鬆肌肉、洗熱水澡、健康的飲食、掌控好時間等,這些都是大家已經知道的作法。
此外,你還可以練習把情緒想像成一片雲,它飄過來給你欣賞完,接著又飄走了,相信你也不會執著留住它吧~
這個觀念其實就是:「觀察情緒,讓它離開。」
無論你是否能做到在有負面情緒時覺察、讓它走,你都必須知道,這些都不是天賦也絕非偶然。
因為冷靜、知足,甚至是快樂,都是需要經過練習的!
博客來-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大字版) (books.com.tw)
延伸閱讀 : 命運可以改變嗎?【4個真正改運的核心觀念】拆解《了凡四訓》現代版《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自由意志存在嗎? 自由意志V.S.命定論/如何改變命運?
- 金錢買不到快樂嗎 ? 【2022年世界幸福報告】台灣狠甩亞洲四小龍!?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是 ? 你為什麼不快樂 ? 一起來鍛鍊心靈吧 !
- 【附研究報告】胃食道逆流原因究竟是…? 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胃食道逆流症狀是? 胃食道逆流飲食可以吃什麼? 以下這麼做試試看~
- 命運可以改變嗎?【4個真正改運的核心觀念】拆解《了凡四訓》現代版《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自由意志存在嗎? 自由意志V.S.命定論/如何改變命運?
- 過年後如何減肥 ? 5招飲食習慣的減肥技巧 ! 吃得更少的秘訣…這樣吃,一樣的食物效果加倍 ! 邊吃飯邊滑手機會變胖嗎 ? 認真吃飯有可能嗎 ?
- 「4個問題」測驗你是愛喝酒還是酗酒 ? 如何戒酒最有效 ? 10招真正有效的戒酒方法 ! 最後一招超級有效 ! 酗酒症狀 ? 喝酒的壞處有哪些 ?